046 心有所畏,方能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
【注釋】畏:敬畏。止:禁止。
【釋義】只有內心有所敬畏,才能做到律言慎言、在行為上有所禁止。
【出處】明·方孝孺
047 有功必賞,有罪必罰,則為善者日進,為惡者日止。
【注釋】功:功勞。必賞:一定獎賞。罪:罪過。必罰:一定責罰。日:每天。
【釋義】有功必賞,有罪必罰,那么做好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多,做壞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少。
【出處】北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
048 人心似鐵,官法如爐。
【注釋】官法:國家的法律、法度。
【釋義】人即使是鐵石心腸,也可能改變的;然而法律是威嚴的,若觸犯了就只有認罪伏法了。喻指法治之下,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幸。
【出處】元·白樸《裴少俊墻頭馬上》
049 紀綱一廢,何事不生?
【注釋】廢:廢除,這里指敗壞。
【釋義】國家綱紀一經敗壞,什么禍國殃民的壞事都會生出來。用反問語氣極言廢除法紀的嚴重后果。
【出處】北宋·蘇軾《上神宗皇帝書》
050 欲知平直,則必準繩;欲知方圓,則必規矩。
【注釋】準繩: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。規矩:圓規和方矩,畫圓、畫方的工具。
【釋義】要想知道平直與否,就必須借助水準墨線;要想知道方圓與否,就必須借助圓規矩尺。
【出處】戰國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不茍論·自知》
來源:河北省紀委監委網站